996工作制和807工作制介绍 996是什么意思呢?
996多次成为网友的热搜话题,很多互联网公司的“大佬”也表达对“996”的认识与理解。那么996是什么意思呢?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多的关注?
996工作制是什么意思?
2019年3月27日,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在GitHub上传开。程序员们揭露"996ICU"互联网公司,抵制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度。而让“996”之所以引起这么多讨论的,是马云的一次内部讲话。
11日阿里巴巴内部交流活动上,马云对员工们说,“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,很多公司、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。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,你什么时候可以996?”
4月12日,马云通过新浪微博再次做出解释:“任何公司不应该,也不能强制员工996;阿里巴巴从来也都提倡,认真生活,快乐工作!但是年轻人自己要明白,幸福是奋斗出来的!不为996辩护,但向奋斗者致敬!”
可以想象,马云的所谓“能够996是修来的福报”,潜台词是,我们这些企业家给你们提供这么好的平台、这么高的收入,你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加班、不为老板卖力?一个996就受不了了,自己还12X12呢。言下之意,就是员工的幸福,都是老板恩赐的,你们的福报,也是我们这些老板推行996劳动制度得到的。
不错,凡成功者,确实都付出了比常人多得多的代价,996在他们的眼里,已经是相当享受的东西。但是,这并不是让年轻人没有任何代价地为企业服务的理由。996到底是福报还是煎熬,应当由年轻人自己感受,而不是老板评价。再成功的老板,都不能用自己的经历和过程,去衡量员工的劳动强度,去评价员工的行为。如果这样,就会损害员工利益、侵犯员工权利。
员工不是企业的工具,企业对待员工,必须在法律框架内执行,并依据员工个人的兴趣爱好、创业能力和发展动力,做出是否应当加班和增强劳动强度的决策。如果员工没有这样的需求,或者企业给出的劳动条件无法激活员工的加班热情,就无权要求员工加班,而不是用所谓的996逼迫和压制员工加班。
我们并不否认,幸福是奋斗出来的。前提是,奋斗必须出自于员工自身,出自于员工对事业、对前途的追求,出自于员工能否通过奋斗实现自己的目标,而不能盲目地把996与奋斗相提并论、盲目联系。不执行996制度,不代表不奋斗;执行了996制度,也不代表就是奋斗。奋斗与否,要看员工有没有这样的追求。
恰恰是,多数员工对待幸福的理解,就是为报酬付出劳动,为劳动获得报酬。劳动与报酬,必须协调和统一。成功者,切莫用自己的经历去要求年轻人。加班也不是成功的唯一渠道,加班不代表能够成功。引导年轻人加班,鼓励年轻人奋斗,才是最有效的手段。把996当作一种制度,一种冠之以高大上名字——奋斗的做法,是不合适的。
奋斗也好,996也罢,都必须把维持员工权利放在最高位置。幸福需要靠奋斗获得,奋斗不代表就是要执行996制度。所以,把加班当作一种文化,把996当作福报的观点和想法,是不太合适的,至少,不够完善。如果不加以纠正,是会给其他企业胡乱加班、且不给员工正当利益造成错觉的。
中国人加班有多疯狂?在滴滴发布的《2016年度加班最“狠”公司排行榜》中,京东以23:16的平均下班时间,成为中国最“狠”公司冠军;在高德地图发布的《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》中,华为每日人均加班时间长达3.96小时,成为中国企业“加班王”。
在中国,“过劳死”既不是法律概念,也没有确切的医学定义。在医学上,很难证明“过劳死”与工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。而在中国的法律框架内,没有“过劳死”一说,算不上“工伤”,也就没有相应的赔偿。
再者,中国人在房价、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的重重压力下,只得忙忙忙。
按理说中国的中产应该活得轻松才对,然而学者在国外拜访时发现,中国的中产比国外的普通白领还要累的多,人家五六点下了班,就开始休闲了。
而大多数的中国上班族,摸摸你们的钱包,一年能挣到50万么?
与996工作制相似的是“8116+8”工作制。“8116+8”指周一到周六6天,从早8点工作到晚11点再加上周日工作8个小时。